AIoT應用案例


工研院助北醫,以物聯網技術打造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

2020/05/03




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來襲,第一線醫護人員負擔沉重。為提高醫療照護效率、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,工研院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合作超前部署,率全國之先在類負壓隔房病房中導入由工研院開發之「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」及「物聯網智慧閘道器」(IoT Gateway)兩項技術的「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」,以三大優勢包括:非接觸平台--降低醫療人員與患者感染風險、24小時遠距互動醫療--提高照護效率、醫療整合戰情室--即時掌握心律、呼吸、體溫、離床等生理資訊等,有效降低醫護人員負荷,讓「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」成為防疫期間的照護利器。

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,此次與北醫附醫合作的過程具有三大意義,包括協助北醫將多樣的生理醫療資訊進行系統整合,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導入醫療人員的需求作為服務設計,以及在北醫實際進行場域驗證。根據統計,醫護人員每日平均進入病房接觸病人約12-15次,每次進入隔離病房前都要全副武裝,花上20分鐘穿上防護衣,才能進入病房為病人量測生理數值,離開病房後又得要嚴陣以待,脫下防護衣進行消毒,整個過程不但耗時且耗費資源,接觸的過程中更是充滿了群聚感染風險;因此雙方攜手開啟了「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」的建置合作,希望藉由科技的輔助,將醫療人員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。

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表示,在防疫關鍵時期,往往考驗醫療人員的緊急應變能力,而科技可以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,自動數據蒐集、持續監控與早期疾病之預警,解決醫護人力不足,大幅地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。本次北醫團隊攜手工研院以及各領域菁英共同研發出的「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」,充分體現作為串接學術、臨床與產業實務交流的重要性,未來期能持續合作投入資源,打造防疫科技創新產品與服務。

今日展出的「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」中,導入了工研院「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」與「物聯網智慧閘道器」兩項技術。「非接觸影像心律偵測」,技術的原理是利用一般影像鏡頭,以結合AI演算法來觀測患者在臉部的微血管顏色變化與胸口起伏變化,進而自動偵測出病患心律與呼吸等數據,一旦發現病患生理狀況一有異樣,便可即時透過「物聯網智慧閘道器」來進行生理異常的資訊傳輸。

「物聯網智慧閘道器」則具有中繼站的功能,以物聯網傳輸的方式,將彙整病房內非接觸式生理感測裝置數值,通報給遠端的護理站。護理人員一旦發現異常,便可同時開啟病房影像關懷,進行視訊面對面詢問與溝通,不需多次進出病房,大幅降低醫護人員工作負荷、感染風險與醫療資源耗用。此外,病患也可透過行動裝置掃描QR code下載醫院App,隨時掌握自身生理數據、醫療紀錄及電子衛教資源,對於醫護人員及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2/4532360


AIoT

人工智慧(AI)結合物聯網(IoT)的AIoT將是2018年最熱門的趨勢,勢必帶動如半導體、邊緣運算、5G網路、智慧車輛等相關技術領域的創新發展,引領第四波科技創新,迎接智慧時代的到來。 



最新文章



國內外分類



文章性質



日期排序



關鍵字搜尋